在西藏蜿蜒的318国道上,为了能实现道路表面状态的精准感知,我们的路面状况监测站毅然挺身而出,以非接触式遥感技术默默守护着高原交通动脉。这款设备通过多光谱遥感实现道路表面状态的精准感知,以最小化道路干预的方式,为恶劣环境下的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。

大家都知道,在高原冻土区、桥梁等特殊场景下埋入式传感器需要破坏路面结构,这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,同时也会破坏路面结构,而我们的WX-LMZK1路面状况监测站为安装提供了新思路。这款监测站采用遥感技术,通过光学传感器远距离采集路面反射光谱,无需切割路面或封闭道路。这种安装方式既避免了施工对交通的干扰,也解决了高海拔地区设备维护困难的问题。设备可灵活架设在气象站、路侧建筑等视野开阔处,形成检测距离覆盖2-8米的监测区域,如同为道路装上了一双“不打扰”的眼睛。

设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,就算是在西藏318国道上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下,监测数据依然稳定。在桥梁、急弯、陡坡等事故多发区域,传统传感器易受震动影响,而遥感设备通过固定支架稳定运行,为连续监测提供保障。在雨雪频繁路段,设备通过多光谱分析可区分薄冰、积雪与积水,其光学测量原理不受低温结冰影响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在车流密集区域,设备可提前预警路面湿滑、结冰等危险状态,为管理部门争取应急处置时间。

通过持续监测路面温度、湿度及结冰厚度,设备能在险情发生前触发预警机制,辅助制定融雪除冰方案。在雨雪多发地区,设备数据可指导养护部门精准投放除雪物资,避免资源浪费。结合历史数据,设备还可分析事故高发路段的环境特征,为道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。

我们来看在西藏318国道的实际应用中,设备展现出的适用性:针对路面结冰情况,设备可提前监测冰层厚度,避免因除冰作业封闭道路。在长下坡、急弯等危险路段,实时数据可联动,提示驾驶员减速。在季节性积雪区域,设备可追踪积雪消融过程,为保通保畅提供时间窗口。

路面状况监测站的可靠性源于对高原环境的深度适配——光学测量避免了机械部件的低温故障,遥感安装降低了维护频率,多光谱分析提升了复杂天气下的识别精度。对于管理部门而言,它更像一双“不打扰道路”的眼睛,持续输出着影响决策的关键信息,让高原交通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畅通与安全。


鲁公网安备37079402370804